分享到微信
使用微信扫码将网页分享到微信

夏天鞋子越好看,脚越痛?当心𧿹外翻偷袭你的脚!

足踝

夏天来了,凉鞋、人字拖、尖头鞋纷纷登场,仿佛在鞋柜里“蠢蠢欲动”,等着你把它们穿上街大显身手!可有些朋友却惊恐地发现:大脚趾旁边冒出了一个“神秘大包”,鞋子越穿越挤脚,走路时还疼得直吸凉气,走路姿势也开始变得怪怪的。

很多人以为这只是自己的脚不好看,别大意!这可能是大名鼎鼎的𧿹外翻在暗中作怪!

Image

什么是𧿹外翻?一个“叛逆”的大脚趾

正常情况下,脚的大𧿹趾应该是直直地指向前方。但当它开始“叛逆”,越挤越往小脚趾方向歪斜,同时脚掌内侧鼓出一个大包,这种情况就叫𧿹外翻,也被很多人称作“大脚骨”。

说白了,就是大脚趾和脚掌骨头之间的角度慢慢变大,大脚趾往小脚趾方向歪,脚掌内侧的骨头就会鼓出来,看着像脚里藏了个“小山包”。

Image

为什么夏季爱穿的鞋会让大脚趾越来越歪?

𧿹外翻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鞋子是其中的帮凶之一!夏天天气热,很多人都喜欢穿凉鞋、人字拖、尖头鞋等,可惜这些鞋款往往有几个“坑”:

  • 鞋头过窄:尖头鞋、部分凉鞋鞋头“锥子型”,大脚趾处于被挤压状态,长此以往就往小脚趾方向歪去。
  • 高跟鞋:鞋头挤脚、鞋跟又高,走路时身体重心往前压,大脚趾被迫“硬扛”,𧿹外翻风险指数直线上升。
  • 缺乏足弓支撑的鞋底:如人字拖、平底鞋等,容易缺乏足弓支撑或固定作用,足部力线失衡,行走时脚趾需用力夹住鞋子,可能加剧𧿹外翻。

长期穿着这些不合适的鞋子,不仅可能促进𧿹外翻的发生,也容易使已有𧿹外翻症状进一步加重,导致炎症、疼痛甚至影响走路姿势。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发表的文章中提到:60% 的成年人足部畸形(包括𧿹外翻)是由穿着不合脚的鞋子导致的。𧿹外翻与40岁左右经常穿着鞋头较窄的鞋子有关。

Image

𧿹外翻的危害不仅仅是“难看”

很多人觉得𧿹外翻只是外观不好看,但它可不是“颜值问题”那么简单:

  • 走路疼痛:大脚趾突出的骨头被鞋子摩擦,时间久了,脚趾轻轻碰一下都痛;
  • 影响脚趾排列:二三四脚趾被大脚趾挤歪,出现锤状趾、鸡眼、老茧;
  • 走路姿势变形:𧿹外翻严重的人,走路时,前脚掌会痛,为了避免疼痛,可能会不自觉地采取避痛步态,久而久之可能会引起膝盖、髋关节甚至腰部负担增加并产生症状。

如何选择合适的鞋,让脚趾少受罪?

  • 鞋头宽松:选前脚掌足够宽的鞋,让大脚趾有伸展空间,不挤脚才是硬道理。
  • 鞋底要适中硬度:鞋太软缺乏支撑,太硬又像踩木板,要选有一定弹性、能给足弓支撑的鞋底。
  • 适度跟高:完全平底的鞋其实对𧿹外翻也不友好,建议选择2-3厘米的小坡跟,帮助重心前移但不加大前脚掌压力。
  • 避免长期穿人字拖:虽然凉快,但走路时脚趾会用力夹住鞋子,容易加剧𧿹外翻症状。
  • 使用矫形垫:如分趾垫、足弓支撑垫,帮助调整足部力线。

如何保护“大脚骨”,让夏天更轻松?

  • 控制体重:减轻足部承受的压力;
  • 适度锻炼足部肌肉:如毛巾抓取训练,准备一条小毛巾。用一只脚的脚趾抓取,连续十次,换另一只脚重复,连续两回;

Image

  • 减少脚部负担:避免长时间站立和高强度步行;
  • 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尤其是出现严重疼痛、局部红肿、行走受限时。

𧿹外翻并非简单的“长骨头”,而是足部力线失衡的结果,早期发现并管理,有助于减缓病情进展。

𧿹外翻需要手术吗?

不是所有𧿹外翻都需要手术,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

  • 疼痛是否影响日常生活;
  • 是否出现关节僵硬、不能正常活动;
  • 是否影响鞋子选择及正常走路。

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疼痛难忍,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医生会根据情况推荐软组织松解、骨赘切除、跖骨截骨矫形等微创手术方案。

美德瑞健康提示

漂亮的鞋子很重要,但健康的脚更重要!不要让“不合脚”的鞋成为你夏日“行走的痛”。如果你发现大脚趾开始“叛变”,赶紧关注,早发现,早干预,成为自己健康双脚的守护者。

本文仅为科普,不作为诊疗依据,个人情况请遵医嘱。如需转载请遵循CC版权协议正确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