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使用微信扫码将网页分享到微信

7公分的“距离”,30年的等待:一场挑战极限的髋关节置换手术在淄博美德瑞关节脊柱中心顺利完成

淄博市第三人民医院美德瑞关节脊柱中心

在无数骨科疑难杂症中,有一种痛,仿佛被时间凝固,被岁月层层加码。对于50多岁的于女士而言,这痛持续了整整三十年,不仅剥夺了行走的自由,更让她的左腿“缩短”了近7公分,生活被彻底改写。然而,这场看似无解的困局,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第三人民医院)美德瑞关节脊柱中心找到了答案。

30年旧伤翻新带来的重重挑战,如何打破困局?

30多年前,由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于女士在当地医院做了髋关节截骨矫形内固定手术,但三十多年的使用导致并没有得到很好矫正的髋关节完全磨损,关节畸形逐渐加重,使于女士的左腿缩短近7公分,坐久了无法站起,走路更是几乎成了无法忍受的折磨。

Image
△ 于女士术前外观

当地骨科医生认为于女士的病情复杂,建议她前往北京就诊。于女士在无数次的咨询与打听中,找到了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第三人民医院)美德瑞关节脊柱中心,这里汇聚了来自北京的知名骨科专家团队。

美德瑞关节脊柱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吴厦医生为于女士进行了全面的术前检查,发现手术难度远超预期。术中需要面对的,不仅是严重畸形并已完全磨损的髋关节,更有30多年前植入、与骨骼紧紧融合的老旧钢板与螺钉。这是一场时间与技术的博弈。

“这个手术,就像在拆除一栋被风雨侵蚀的老房子,再在废墟上重建坚固的新楼。”吴厦医生坦言:“这将是一次挑战。尤其是钢板取出的过程中,任何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骨骼损伤。再加上关节本身的畸形,使得置换手术更具难度。”

面对这一系列“拦路虎”,美德瑞骨科医生集团的系统化优势立刻显现。这不是某个医生单打独斗,而是整个集团智慧的结晶。一场针对这例极高难度病例的集团内部多学科会诊迅速组织起来,对假体选择、切口设计、钢板拆除路径乃至术后康复节奏,进行了逐一推演与定制。这不仅是一台手术,更是一次系统化医疗决策的协奏。

Image
△ 于女士术前外观和术前影像

每一刀都在“过去”里摸索,每一步都为“未来”而重塑

手术如期进行。此次手术小组由美德瑞骨科医生集团首席专家蔡谞教授、资深专家吴厦和房立业医生引领,该团队在髋膝关节复杂手术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走上手术台,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历经岁月洗礼、与骨骼融为一体的“老物件”——那块三十多年前的钢板和螺钉。

“这块钢板在这里待了太久,和骨骼紧密结合,螺钉也非常古老,取出过程必须格外小心,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蔡谞教授回忆道。手术团队如同与“骨骼的记忆”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细对话,每一个螺钉、都需要仔细辨别、拧出极其困难却不可失去耐心。这最艰难的第一步,耗费了手术团队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手术室里,时间仿佛凝固,只有器械轻微的触碰声和医护人员专注的呼吸。

“‘拆弹’成功后,接下来是关节的重建和畸形矫正,同样是技术与耐心的双重考验。”蔡教授表示,“我们需要精确计算,并反复测试调整,既能尽量找回缺失的7公分,同时又能使髋关节复位并保持稳定性和活动度。整个过程,每一步都必须保持冷静与细致。”

历时近4小时,这场极具挑战性的手术圆满完成!不仅成功完成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更重要的是,顺利取出了那块困扰于女士三十多年的老旧钢板与螺钉,并最大限度地矫正了腿长差异和关节畸形。

Image
△ 于女士术后影像

术后第二天,尽管身体尚需恢复,但于女士已经能感受到久违的轻松——那种被“锁死”的关节终于“松绑”的感觉,长达三十年的病痛史,终于迎来了终结,未来的人生,将不再被疼痛和畸形所定义。

不仅是一次成功手术,更是一种信念的兑现

这场横跨三十年的医疗接力,最终在美德瑞关节脊柱中心划上圆满句号。

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患者从痛苦中解脱,更看到了一家医生集团,如何将一线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带到基层,让像于女士这样的普通人,也能拥有与命运谈判的权利。

从术前的充分准备,到术中的极限操作,再到术后的细致康复管理,北京美德瑞骨科医生集团以“责任、专业、温度”三位一体的体系化服务,给出了最具说服力的答案:再复杂的病情,只要来到美德瑞,就有可能重启人生。